前两天,我突然收到一个消息,说广西忻城县北更乡的金银花产业要开工业化加工了。说实话,听到这个消息,我第一反应是:终于来了!
4月16日,我特地赶到北更乡易地搬迁小区后面的厂房。现场,你能闻到淡淡的金银花香,这种清甜的香气中,忻城县木楠兴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。红绸缓缓揭开那一刻,在场的群众代表和干部都特别激动。
你知道吗?以前的金银花产业,说白了就是"采了就卖"。樊吉明,这位新公司的负责人直言不讳:"以前就是简单的买卖,现在加工成各种产品,附加值上去了,农民的收入也高了。"
厂房里,全自动烘干线、无尘生产车间,一看就是标准化的设备。技术人员现场演示,从分拣到制成精品茶,整个过程规范得很。
说到这,我得说说北更乡的底气。这里素有"金银花之乡"的美誉,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,去年产值1600万元。可惜啊,今年遇到干旱,产量减了60%左右。但是!乡党委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积极谋划,投资341.78万元建起了这个深加工基地。
"家门口就有金银花加工厂,方便我们在这里就业,也方便我们拿金银花来这卖。"黄秋勤,一位金银花小区的群众这样说。她家几亩金银花,真的要变成"金银"了。
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:今年金银花收购价格比去年还高了——花蕾15元/斤,混合开的10元/斤。合作社负责人蓝启红甚至担心:"今年金银花销路肯定不愁,就担心收上来的花不够售卖。"
说回来,你可能会问,为什么要搞深加工?答案很简单:附加值!原来只能卖原材料,现在可以做金银花茶等各种产品。而且这不是小打小闹,而是从"育苗-种植-加工-销售"的全产业链布局。
更巧妙的是,乡政府引导各村以股东身份入股加工基地,预计每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。这种模式,让整个产业有了"造血"功能,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郑建锋乡长说得好:"利用科技赋能,让金银花产业集群向智能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。"这话我认同。从家庭小作坊到现代化工厂,这是质的飞跃。
对我们这些关注产业发展的人来说,北更乡的这一步走得及时。金银花这种"药食同源"的产品,市场前景广阔。现在有了深加工能力,有了品牌意识,北更金银花的春天,真的来了。
看着这个崭新的厂房,我不禁想: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吧。不是简单地卖农产品,而是通过产业升级,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。北更乡在做的,正是给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,让金银花飞得更高、更远。